張曉海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山東省地礦局,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山東地質礦產工作的媒體記者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近年來,省地礦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省自然資源廳等省直部門支持下,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在地熱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海洋地質勘查、地質災害防治與應急救援等方面創新突破,為我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高質量地質技術支撐。
一、聚焦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地熱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充分發揮地質技術優勢,為我省制定和實施地熱能開發利用政策措施提供技術支持。加強地熱田勘查評價,進一步查明地熱資源賦存條件,為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能提供基礎依據。探索覆蓋地質勘查、鉆探、能源站建設、回灌、礦業權辦理、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的“地熱管家”服務,完成的德州智慧農業地熱供暖應用項目,有效滿足30萬平方米溫室用熱需求,每年節約供暖運行成本1500萬元,替代標準煤1.0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2萬噸,打造了全省智慧農業清潔能源供暖樣板。加強科技攻關,獲批自然資源部深部地熱能創新團隊,聚焦地熱能開發利用關鍵問題,持續強化理論創新研究。組織實施了中深層地熱井取熱不取水井下換熱研究項目,2024年2月,省委主要領導同志親赴現場調研指導,并給予肯定。成立了山東省地熱能源勘查開發研究院,為全省地熱能源勘查開發提供了高層次平臺支撐。
二、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承擔了黃河流域生態地質調查評價,累計完成我省沿黃9市25縣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調查評價,集成了黃河流域地殼穩定性、濕地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為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提供了有力的基礎地質支撐。發揮技術優勢,推動濟寧、煙臺、青島、泰安等市獲批國家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及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城市。2023年以來,共開展了140處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累計恢復生態面積約2700公頃,為美麗山東建設貢獻了地礦力量。
三、聚焦海洋經濟發展,加大海洋地質工作力度
先后開展了黃海、渤海等近海海域礦產資源調查,初步掌握了全省近海區域礦產資源類型、分布及資源潛力。在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上持續發力,為煙臺長島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威海劉公島打造國家級地質公園、青島靈山島成為全國首個地質文化島提供高質量地質技術服務。獲自然資源部批準建設南黃海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為滸苔治理、海底地質活動研究等提供了平臺載體。圍繞跨海大橋、海底隧道、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港口等重大工程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地質調查、工程勘察、海洋測繪等工作,為涉海重大工程建設和地質安全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撐。
四、聚焦碳達峰碳中和,扎實推動碳儲碳匯地質工作
利用我省獨特的巖溶地質條件,最早開展中國北方地區巖溶碳匯研究,為應對氣候變化、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提供地質支撐。獲自然資源部批準建設的山東羊莊巖溶生態系統野外觀測站,填補了我國北方該領域省部級觀測平臺的空白。在省內首次開展了地下咸水層二氧化碳封存地質調查,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優選確定了封存靶區。完成了國內首個咸水層壓縮空氣儲能中試試驗,成果得到五位院士的充分肯定,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支撐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可靠試驗依據,助力全省降碳減排。
五、聚焦地質災害防治與應急救援,提供高水平專業化技術保障
依托5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分中心,發揮15家局屬單位應急救援人才和裝備優勢,協助地方政府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應急演練和應急處置,有效保障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聯合山東高速集團,采用衛星遙感、人工巡檢和無人機航拍等手段,對高速公路、鐵路沿線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保障我省高速公路安全度汛。持續開展16市生態地質環境監測,支撐服務青島、泰安等市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今年以來,我們積極爭取國債支持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累計承擔項目41個,項目資金數占全部資金的64%,有力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彰顯了山東地質工作主力軍的技術優勢。
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省地礦局將精準聚焦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需求,錨定“走在前、挑大梁”,扎實履行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任務,以高質量地質技術賦能我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