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公开久久人人97超碰,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麻豆,青青草国产线观碰,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介紹拓展新時代地質工作領域,服務支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時間: 2024年11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00
出席: 省地礦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曉海 省地礦局副局長侯新文 省地礦局副局長劉祥元 省地礦局二級巡視員趙正來 省地礦局總工程師彭玉明
內容: 邀請省地礦局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拓展新時代地質工作領域,服務支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文字實錄 正序 | 倒序 手動刷新 自動刷新:
   

陳琛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省地礦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曉海先生,介紹拓展新時代地質工作領域,服務支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情況。出席發布會的還有,省地礦局副局長侯新文先生、劉祥元先生,二級巡視員趙正來先生,總工程師彭玉明先生,將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張曉海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張曉海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山東省地礦局,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山東地質礦產工作的媒體記者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近年來,省地礦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省自然資源廳等省直部門支持下,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在地熱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海洋地質勘查、地質災害防治與應急救援等方面創新突破,為我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高質量地質技術支撐。

一、聚焦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地熱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充分發揮地質技術優勢,為我省制定和實施地熱能開發利用政策措施提供技術支持。加強地熱田勘查評價,進一步查明地熱資源賦存條件,為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能提供基礎依據。探索覆蓋地質勘查、鉆探、能源站建設、回灌、礦業權辦理、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的“地熱管家”服務,完成的德州智慧農業地熱供暖應用項目,有效滿足30萬平方米溫室用熱需求,每年節約供暖運行成本1500萬元,替代標準煤1.0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42萬噸,打造了全省智慧農業清潔能源供暖樣板。加強科技攻關,獲批自然資源部深部地熱能創新團隊,聚焦地熱能開發利用關鍵問題,持續強化理論創新研究。組織實施了中深層地熱井取熱不取水井下換熱研究項目,2024年2月,省委主要領導同志親赴現場調研指導,并給予肯定。成立了山東省地熱能源勘查開發研究院,為全省地熱能源勘查開發提供了高層次平臺支撐。

二、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承擔了黃河流域生態地質調查評價,累計完成我省沿黃9市25縣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調查評價,集成了黃河流域地殼穩定性、濕地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為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提供了有力的基礎地質支撐。發揮技術優勢,推動濟寧、煙臺、青島、泰安等市獲批國家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及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城市。2023年以來,共開展了140處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累計恢復生態面積約2700公頃,為美麗山東建設貢獻了地礦力量。

三、聚焦海洋經濟發展,加大海洋地質工作力度

先后開展了黃海、渤海等近海海域礦產資源調查,初步掌握了全省近海區域礦產資源類型、分布及資源潛力。在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上持續發力,為煙臺長島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威海劉公島打造國家級地質公園、青島靈山島成為全國首個地質文化島提供高質量地質技術服務。獲自然資源部批準建設南黃海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為滸苔治理、海底地質活動研究等提供了平臺載體。圍繞跨海大橋、海底隧道、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港口等重大工程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地質調查、工程勘察、海洋測繪等工作,為涉海重大工程建設和地質安全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撐。

四、聚焦碳達峰碳中和,扎實推動碳儲碳匯地質工作

利用我省獨特的巖溶地質條件,最早開展中國北方地區巖溶碳匯研究,為應對氣候變化、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提供地質支撐。獲自然資源部批準建設的山東羊莊巖溶生態系統野外觀測站,填補了我國北方該領域省部級觀測平臺的空白。在省內首次開展了地下咸水層二氧化碳封存地質調查,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優選確定了封存靶區。完成了國內首個咸水層壓縮空氣儲能中試試驗,成果得到五位院士的充分肯定,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支撐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可靠試驗依據,助力全省降碳減排。

五、聚焦地質災害防治與應急救援,提供高水平專業化技術保障

依托5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分中心,發揮15家局屬單位應急救援人才和裝備優勢,協助地方政府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應急演練和應急處置,有效保障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聯合山東高速集團,采用衛星遙感、人工巡檢和無人機航拍等手段,對高速公路、鐵路沿線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保障我省高速公路安全度汛。持續開展16市生態地質環境監測,支撐服務青島、泰安等市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今年以來,我們積極爭取國債支持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累計承擔項目41個,項目資金數占全部資金的64%,有力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彰顯了山東地質工作主力軍的技術優勢。

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省地礦局將精準聚焦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需求,錨定“走在前、挑大梁”,扎實履行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任務,以高質量地質技術賦能我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陳琛

現在回答記者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的可再生清潔能源。省地礦局在推動我省地熱能開發利用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彭玉明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近年來,省地礦局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地熱能勘查開發利用方面的一系列工作部署,依托自然資源部深部地熱能創新團隊,持續推進地熱能勘查與開發利用,取得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重大成果,為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清潔能源支撐。

一是為政府決策提供技術保障。作為全省推進地熱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成員之一,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支持省自然資源廳、省能源局等部門開展地熱能政策研究,為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關于支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掌握制約我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難題,省人大在我局組織8個省直部門召開全省黃河流域地熱能勘查開發利用情況座談會,聚焦地熱田精細化勘查、示范工程建設、礦業權辦理、關鍵技術科技創新等領域,共同交流研討我省地熱能工作方向,推動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為科學開發利用地熱能提供基礎科學依據。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支持下,圍繞黃河流域等重點勘查區開展了20余個地熱能勘查項目,進一步查明地熱資源賦存條件,科學評價可采資源量,為地熱能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地質依據。部署實施了黃河流域高溫地熱資源探測,孔深4283.67米,測得孔底溫度167.5攝氏度,創造了我省高溫地熱資源探測井深和溫度的新紀錄。

三是為地熱能開發利用提供全生命周期“地熱管家”服務。積極探索涵蓋地質勘查、鉆探、能源站建設、回灌、礦業權辦理、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地熱管家”服務,技術支撐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地熱清潔供暖項目落地,是目前我省最大的單一區域地熱供暖項目,將實現地熱清潔供暖500萬平方米。在濱州沾化發現巖溶熱儲高產地熱田,可滿足沾化城區700萬平方米建筑地熱清潔供暖需求。聯合山東發展投資集團,探索在省內打造集供暖、種植、養殖、工業于一體的多場景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基地。推動零碳示范應用場景建設,部署北方典型海島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項目,在長島建設1處集淺層地熱能、太陽能互補的綠色供暖(制冷)工程,打造長島“地熱+”多能互補零碳示范樣本,為國際零碳島建設提供清潔能源支撐。

四是為地熱能源勘查開發提供理論技術支撐。在德州實施了中深層地熱井“取熱不取水”井下換熱研究項目,盤活廢棄地熱井和油井,豐富地熱能開發利用新技術。聚焦地熱能開發利用卡脖子難題,在地熱能精細探測、高效鉆井、熱能高效利用、尾水可持續回灌等方面強化理論技術創新,編制《水熱型地熱尾水回灌技術規程》《干熱巖鉆井技術規范》等國家行業標準7部,為我省地熱能源勘查開發提供創新理論技術方法支撐。 

   

大眾日報記者

近年來,省地礦局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助力美麗山東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的亮點工作和突出成果? 

   

侯新文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多年來,省地礦局聚焦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對接各級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先后開展了一大批生態地質環境工作,以實際行動助力美麗山東建設。

一是摸清地質家底,開展基礎性公益性環境地質調查。聚焦京滬高鐵山東段、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等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環境地質工作,累計提交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成果2000余份,為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地質技術支撐。近年來,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承擔了聊城-東營段黃河流域生態地質調查評價等多個項目,集成了黃河流域地殼穩定性、濕地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為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提供了基礎地質支撐。

二是精準對接需求,突出技術優勢為地方政府提供專業化服務。承擔的沂蒙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探索了系統修復、自然修復、多元結合的生態保護修復路徑,獲評“中國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在總結此項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全省廢棄礦山“銷號”工作,先后推動濟寧市獲批南四湖自然保護區廢棄礦山修復工程,煙臺市獲批山東黃渤海海岸帶(煙臺段)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這是全國首個“海岸帶”礦山修復示范工程和全國首個“陸海統籌”礦山修復示范工程。推動青島市獲批2023年青島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泰安、濟寧兩市獲批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城市。

三是創新驅動發展,理論與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聚焦高陡邊坡修復,創新性提出了“地境再造”生態修復技術,在濟南建設3處試驗場,栽種植物多年成活率可達到90%,復綠效果良好,“地境再造”等理論,經科技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24年,生態環境科技成果榮獲國家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謝謝大家!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省地礦局在加大海洋地質工作力度,服務海洋強省建設,推動海洋經濟綠色發展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祥元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多年來,省地礦局聚焦服務海洋強省建設,在省自然資源廳支持下,積極承擔實施海岸帶、海灣、海島以及海洋專屬經濟區等相關區域的調查評價項目,取得了一批有突出成效的成果,為我省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地質技術支撐。

一是探海尋寶,開展海洋地質礦產勘查取得新成果。實施了黃海、渤海等近海海域礦產資源調查,初步掌握全省近海區域礦產資源分布、類型及資源潛力,對金、海砂、煤炭等主要礦產進行了成礦遠景預測,在此基礎上編制出版了《山東省地質礦產圖集》,展示了我省礦產資源分布狀況。發現的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是我國首個海上發現的金礦。2023年獲批“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實現了全國地礦系統由基層地勘單位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項目的歷史性突破。聯合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等單位完成了進一步推動我省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調研。自主研發的淺海鉆探平臺——“探海一號”,填補了國內大陸架海上鉆探平臺空白,破解了近海淺海工作平臺的瓶頸制約,大幅提升了海域礦產資源勘查能力。

二是守護蔚藍,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彰顯新作為。實施了威海劉公島及周邊海域綜合地質調查,推動劉公島打造兼具“科普、科研、教育、教學”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地質公園。編制了長島山水林海城生態修復保護工程實施方案,持續服務煙臺長島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為爭創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提供了地質支撐。完成了青島靈山島旅游地質調查與評價,支撐靈山島獲批全國首批地質文化村(鎮),成為全國首個地質文化島,助力靈山島打造“島綠、灘凈、水清、物豐”的全國樣板。建設的南黃海海上觀測與實驗臺站,在我省滸苔治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省政府通報表彰,2024年該臺站獲批自然資源部南黃海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這是我國海洋專屬經濟區內首個原位、實時、長期的綜合性觀測站,為研究海底地質活動等科學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是涉海筑基,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拓展新領域。承擔完成的渤海海域海上工程地質勘察,最深鉆孔深度達186.3米,是渤海海峽最深的工程地質鉆孔之一,為渤海海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工程地質依據。實施的膠州灣海上工程地質勘察,為膠州灣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工程建設提供地質技術支撐。圍繞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海底輸油管道、港口等重大工程建設,在青島、煙臺、威海、東營等地開展了一系列地質調查、工程勘察、海洋測繪等工作,為涉海重大工程建設和地質安全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撐。

謝謝大家。 

   

山東綜合廣播記者

省地礦局是如何發揮工程地質技術優勢,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障全省重大項目實施的? 

   

趙正來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省地礦局積極對接相關部門,以工程地質技術服務支撐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建設、重要民生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涉海重大工程建設、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等多個工作領域,每年參與近百項全省年度重大項目建設,在工程地質工作領域展現了山東地質工作主力軍的使命擔當。

一是服務城市規劃建設領域。聚焦全省“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總體格局,開展城鄉建設工程地質適宜性評價和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等地質工作。比如,我們實施了省會城市經濟圈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查明了省會經濟圈資源環境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結合濟南城市定位,提出了城市建設、泉水保護、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相關建議。再比如,圍繞沂沭斷裂帶開展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為煙臺、濰坊、臨沂、日照、棗莊等城市規劃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基礎性地質資料。

二是服務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承擔了京滬高鐵二通道、濟鄭高鐵、濰煙高鐵以及濟青高速、濟泰高速等高速鐵路的工程地質調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程測量、工程勘察等工作。實施了濟南遙墻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等我省大部分機場建設的工程測量和地質勘察工作。開展了濟南、青島等地的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地質評價、采空區專項勘察,持續開展濟南軌道交通泉水保護相關地質工作,技術支撐軌道交通4號線、6號線、8號線等工程順利施工。特別是開展了濟南全域軌道交通建設的保泉論證工作,為實現濟南地鐵建設與泉水保護和諧共生提供了地質技術支撐。

三是服務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為萬華化學、裕龍島煉化、齊魯石化、通裕重工、青島奧帆中心、千佛山醫院、山大二院起步區新院等項目建設提供工程地質技術服務,為我省加快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地質力量。

謝謝大家! 

   

中宏網記者

剛才了解到,省地礦局在省內首次開展碳儲碳匯等相關地質工作,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請詳細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劉祥元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碳儲碳匯是通過一定手段將二氧化碳捕獲、運輸并儲存于特定地層中或是通過土壤、植被等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累積。省地礦局不斷加強理論與實踐創新,扎實推動碳儲碳匯和壓縮空氣儲能相關地質工作。

一是開展北方巖溶碳匯研究。2023年以來,省地礦局持續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國內巖溶碳匯研究頭部單位合作,深入開展北方巖溶碳匯研究工作,先后參與完成黃河流域碳循環綜合地質調查、黃河三角洲二氧化碳封存調查評價等項目。完成了濟南地區典型巖溶泉域碳匯研究,評估出濟南趵突泉泉域巖溶碳匯量約為每年1.8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每年吸收約7千噸標準煤燃燒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量。

二是省內首次開展二氧化碳封存地質調查。在省自然資源廳支持下,2024年省地礦局在德州開展省內首個咸水層二氧化碳封存地質調查研究項目,成功封存二氧化碳312噸,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優選確定了封存靶區。組織實施了黃河流域巖鹽礦二氧化碳封存調查,圈定了封存適宜區,評估了封存潛力,進一步探索二氧化碳地質封存路徑,為我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供地質技術支持。

三是完成國內首個咸水層壓縮空氣儲能中試試驗。聯合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在德州將空氣壓縮至埋深1226至1318米的咸水層,開展壓縮空氣充放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野外觀測數據和豐富的科研成果,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驗證了咸水層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的可行性和優越性,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支持地區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可靠依據,也為編制《咸水層壓縮空氣儲能選址》國家標準奠定了基礎。

謝謝大家! 

   

新黃河記者

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省地礦局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來提升預警能力,并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侯新文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地質災害防治是關系民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工作。今年以來,省地礦局不斷加強工作力度,依托專業技術優勢,全力支持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是強化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技術保障。依托5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分中心,發揮15家局屬單位應急救援領域人才、裝備優勢,協助各級政府部門開展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塌陷等地質災害的排查、巡查、應急處置和應急演練等活動。累計完成各類地質隱患點排查1449點次,現場應急處置58次,有力保障了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

二是協同保障我省高速公路安全度汛。今年6-8月份,聯合山東高速集團,采用衛星遙感、人工巡檢及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對省內相關高速公路、鐵路沿線50米范圍內區域,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并完成了高速公路沿線50-100米范圍內邊坡穩定性排查,累計完成排查路線長度近9000公里,為我省高速公路安全度汛提供了地質技術支撐。

三是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持續開展16市生態地質環境監測,初步建設了覆蓋地下水、地熱、土地質量、海岸帶、地質環境問題等領域的生態地質環境監測網。支撐青島、泰安等市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累計形成基礎性監測數據1000多萬條。積極爭取國債支持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承擔了13個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網建設項目,在濱州等10個市承擔了28個地面沉降監測網建設項目,項目資金數占全部資金的64%,進一步彰顯了我局在該領域的技術優勢。

謝謝大家! 

   

陳琛

記者提問就到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訪的內容,請聯系省地礦局政治工作處王大偉,聯系電話:51761133。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大家! 

 
更多>>
  • 省地礦局黨委書記、局長 張曉海

    省地礦局黨委書記、局長 張曉海

  • 省地礦局副局長 侯新文

    省地礦局副局長 侯新文

  • 省地礦局副局長 劉祥元

    省地礦局副局長 劉祥元

  • 省地礦局二級巡視員 趙正來

    省地礦局二級巡視員 趙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