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公开久久人人97超碰,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麻豆,青青草国产线观碰,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州專場
時間: 2021年11月5日(星期五)上午10:00
出席: 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長民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淑華 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豐勇
內容: 邀請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等介紹有關情況
 
文字實錄 正序 | 倒序 手動刷新 自動刷新:
   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15場,德州專場,非常高興邀請到了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先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長民先生,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淑華先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豐勇先生,圍繞“攻堅克難強擔當 苦干實干開新局”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田衛東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田衛東

各位記者朋友們:

大家好!非常高興向大家介紹德州的情況。首先,我代表德州市委、市政府,向大家長期以來對德州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德州地處黃河故道、運河之濱,因黃河古時稱“德水”,取“德水安瀾”之意而得名。面積1.03萬平方公里,人口561萬,轄11個縣市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三五”期間,德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各項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為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79億元,由2015年的全省第11位提升到第9位;市場主體達到 47.6萬戶,比 2015 年增長 65.8%。今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7%,增幅均居全省上游。

質量效益實現新提升。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十三五”期間,累計關停、整頓“散亂污”企業近8000家,實施重點技改項目550個,完成投資83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年均增長3個百分點以上。新增上市企業7家,總數達到10家。成功創建4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3個工業大類中,26個實現正增長。10月27日,中國第一輛冬奧會雪蠟車正式交付使用,實現了“國內首創、世界領先、完全國產”,主要研發承制單位就是德州泰山體育產業集團。

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積極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構建社會大救助體系,整合15個職能部門42項救助政策和資金,搭建統一的數字信息平臺,對易返貧致貧人員動態監測、及時救助,這一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堅決扛牢糧食安全責任,產量常年穩定在150億斤以上,成為全國5個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試點市之一;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0家。開展“村村有能人、鎮鎮有專家”行動,今年村“兩委”換屆,從北京、天津等地回引人才任村干部729人。

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累計引進京津冀項目591個。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18個重大事項、135個投資過億元重大工程。積極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與東盟地區有進出口實績企業459家。先后承擔32項國家級、98項省級改革試點任務,成功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2020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改善49.5%,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較2015年改善39.1%,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較2015年提升25個百分點,超額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民生事業取得新成效?!笆濉睍r期,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1%、8.6%。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7%以內。新建改建幼兒園367所、新增學位10.9萬個,56人以上大班額動態清零。建立全省首個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醫療機構床位數增長26.5%。

以上是“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笆奈濉睍r期,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走在前”的殷切囑托,堅決落實省委“六個一”的發展思路、“六個更加注重”的策略方法、“十二個著力”的重點任務,揚優勢、補短板,抓機遇、開新局。作為全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城市,我們將按照京津冀產業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一區四基地”的功能定位,全力打造山東省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笆奈濉逼陂g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6%以上,“四新”經濟占比年均增長9.8%,力爭人均GDP達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建設“富強、活力、幸福、美麗”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

一是把先進制造業作為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加快建設中國食品名市、體育名城、區域性現代物流節點城市。優選培植排頭產業,突出抓好生物醫藥、食品加工、高端裝備三大優勢主導產業,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三大戰略先導產業,現代物流、會展經濟、醫養健康三大新興服務業,力爭3-5年實現倍增,提升重點產業區域首位度。突出抓好33個產業鏈鏈主企業,堅持一鏈一策、一鏈一專班,全力推進投資1500億元的13類37個重大項目。我們剛剛出臺支持先進制造業強市25條意見,加快培育梯次強企方陣,力爭3年內營業收入過500億元企業實現突破,過百億、50億30家以上。

二是突出科技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搶占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科技金融等“新賽道”,圍繞京津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設面向大院大所的中試基地。我們成立市人才發展集團,設立人才基金,建立人才園區,正在爭創國家體育技術創新中心,加快中國(德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著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實施“三年10萬大學生興德”計劃,建設區域性人才聚集高地。發揮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優勢,打造面向京津冀魯的職業教育集聚區。

三是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有吸引力、年輕人喜歡的城市。深入開展城市更新。實施大運河(德州段)保護開發,打造全域水系連通與生態保護工程,實現5大干流、89條支流貫通,構建現代水網體系,建設國家節水型城市。認真落實“兩個清零、一個提標”要求,積極創建雨污分流整建制清零試點城市,力爭2023年清零。大規模實施造林綠化,提高碳匯能力,走出平原地區也有“金山銀山”的路子。大力發展通道經濟,圍繞打造服務京津冀的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德州游”“德州造”“德州味”“德州宴”,讓人流物流信息流由“流動”變成“留下”。

四是發揮德州農業優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圍繞統籌推進“五個振興”,突出辦好三件大事:一個是抓好“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在糧食綠色高產高質高效上實現突破?!皣嵃爰Z”就是年畝產要達到1500公斤以上,具體為小麥產量不低于650公斤、玉米產量不低于850公斤。從今年秋種開始,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100萬畝核心區、單產1500公斤以上,300萬畝輻射區、單產1200公斤以上,600萬畝帶動區、單產1100公斤以上,建成全國第一個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第二是抓好中國食品名市建設,在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上實現突破,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和山東省政府共建方案,加快建設“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打造面向京津冀魯的“中央廚房”。第三是抓好強鎮固基,在推進城鄉融合上實現突破,集中培育10個中心鎮,探索“為民服務區域中心”建設新模式,努力打造產業振興的引領鎮、公共服務的先行鎮、鄉村文明的樣板鎮、共同富裕的示范鎮。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圍繞“三個走在前”、促進共同富裕、對接京津冀等重大課題謀劃推進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融合,吸引外來人口落戶。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改革項目,叫響“德辦好”政務服務品牌。加強與南寧合作,建設RCEP經貿合作示范區,打造中國北方對接東盟重要支點城市。

六是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及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探索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有效途徑,讓農民有更多機會增收致富。我們正以“構建困難群體全生命周期基本生活保障體系”為目標,建設大救助體系升級版,探索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實踐。

今后幾年,我們將堅持以“兩個維護”為統領,堅決扛牢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打造忠誠干凈擔當干部隊伍。大力倡樹“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常態化開展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從政治建設、選人用人和干部隊伍建設、干事創業氛圍、正風肅紀反腐等六個方面,對縣市區、市直部門政治生態進行監測考核、“精準畫像”,以政治生態引領產業生態、市場生態、社會生態、自然生態全面優化,攻堅克難強擔當,苦干實干開新局,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德州貢獻! 

   丁紹敏

現在回答記者提問,記者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人民日報記者

德州作為山東省唯一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城市,有哪些優勢,下步有什么打算? 

   田衛東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支持山東德州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睂ξ覀儊碇v,這既是重大使命責任,也是重大歷史性機遇。

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德州具有很多優勢。從區位看,有地利之便。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處于京滬交通大動脈,通達包括22個省會在內的200多個城市。開通了直達北京的“德州號”,朝發夕歸,每天往返德州—北京的高鐵有107個車次,1小時10分鐘可抵達北京。從產業看,有差異化優勢。德州農業生態優勢突出,與京津地區有差異化發展的廣闊前景。國字號農業龍頭企業就有90多家落戶德州,打造京津冀魯“菜籃子”和“中央廚房”具備獨特條件。從承載力看,德州有較大空間。經過多年發展,德州擁有一批重要開放平臺,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可以承載京津地區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職教資源充裕,擁有中高等職業院校32所,每年培養各類職業技術人才10萬人以上。特別是,京津央企集中、大院大所集中,德州民營經濟基礎好,與京津冀互補性強、潛力大。從協作看,有良好基礎。近年來,我們圍繞“一區四基地”功能定位,主動對接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累計引進京津過億元項目591個,占全部招商項目的1/3,有研、新希望等一批央企、強企落戶德州;全市1700多家企業與60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累計轉化科技成果1324項;柔性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853人,院士56人。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戰略融入借勢借力,突出一個“聚”字,聚產業、聚資源、聚要素、聚人氣、聚紅利,建設全省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著力推動“四個融入”:首先是產業融入。積極對接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發揮德州民營經濟優勢,加大對接央企(國企)力度。目前已與33家央企實現合作,落地項目37個。當前正與省國資委等部門籌備“對接京津冀·國企德州行”系列活動,請媒體記者朋友關心關注。其二是市場融入。發揮區位交通優勢,著力發展通道經濟,面向京津冀加快培育發展大市場、大物流、大商貿,爭創國家示范物流園區,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節點城市,打造會展名城,讓流動的要素留下來。其三是平臺融入。依托現有的2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及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能級平臺。正在規劃建設高水平中試基地、“京魯數谷”數字經濟產業園,打造“北京—濟南”醫藥產業走廊新節點,形成“研發在京津、轉化在德州”的科技協作模式。其四是政策融入。深入開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制定與京津冀交流頻繁的通辦事項清單,力爭納入京津冀區域通辦圈。

融入對接京津冀,關鍵是人的融入。我們成立了市人才發展集團,建立人才發展基金,開展“十萬青年才俊興德州”等活動,吸引各類人才到德州創新創業。加強干部人才交流,目前國家部委、央企、金融機構在我市掛職干部有近百人,選派德州干部對口學習、掛職實訓,以干部人才融入,推進產業、市場、平臺、政策等多元融入。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德州把先進制造業作為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在推進這項工作時,德州有怎樣的具體措施呢?今年秋季降水較多,簡要介紹一下秋糧生產的數據。 

   劉長民

近年來,德州市加快推進新興工業化強市步伐,工業實體經濟發展速度質量顯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1566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4.7%、主營業務收入增幅28.6%、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1%,均位于全省前列。今年,德州市委十五屆十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壯大工業實體經濟,把先進制造業作為核心選項、頭號工程”,優選排頭產業,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推進生物醫藥、食品加工、高端裝備三大優勢骨干產業,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三大戰略先導產業,現代物流、會展經濟、醫養健康三大新興服務業實現“三三倍增”,集中培育一批千億級、五百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目前,我們編制了九大產業行動計劃,成立了專門推進機構,出臺了《德州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若干意見》。具體措施:

(一)抓大企業,培植主導產業。全力抓一批立市立縣大企業,力爭3年內營業收入過500億元企業實現突破、過百億元過50億元30家。哪個企業過百億,市委、市政府敲鑼打鼓去祝賀。一是聚要素。集聚全市資源向九大優勢產業傾斜,建立財政、土地、投融資等保障機制。積極對接國內頂尖投行、大院大所、標桿企業、先進地區,引進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不斷為九大產業注入源頭活水。二是延鏈條。做深做實產業鏈鏈長制,緊盯產業鏈、技術鏈、價值鏈中高端,推動強鏈補鏈,推動全產業鏈發展。三是優布局。堅持全市產業“一盤棋”,布局“一縣一支柱產業集群”。每個縣市區聚焦2—3個主導產業,著力打造以鏈主企業為主導、上下游協作聯動、產業鏈配套延伸的優質特色產業集群。

(二)抓大項目,培育梯次企業群體。把項目建設作為主抓手,實施好“四個一批”,即策劃一批、引進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從市級層面謀劃推進具有支撐帶動力、發揮“壓艙石”作用的重大項目。一是支持骨干企業“跨越登峰”。加快“雙50強”企業培育,支持骨干企業通過上市、并購、聯合等做大做強。二是培育高成長企業“熱帶雨林”。支持企業爭當細分市場冠軍,不斷增強行業話語權和定價權,創造更多全國乃至世界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是促進小微企業“春筍拔節”。按當年規上工業企業培育計劃1.5倍比例,調整補充 “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力爭年新增規上企業200家以上。四是推動創業創新“孕育萌生”。認真落實《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培育小微企業發展苗圃。

(三)抓“雙招雙引”,強化企業有效投入。圍繞產業“三三倍增”計劃,繪制招商圖譜、創新招商方式,推動招大引強。一是加強招商力量。培育優質招商人才隊伍,聚焦京津、長三角、大灣區等重點地區實行蹲點招商,充分利用企業招商、園區招商、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多種招商模式。二是創新實行招商“新打法”。緊盯科學家,聘請高校院所應用研究型專家當招商顧問;緊盯金融家,聘請銀行投資公司頂級分析師,搞好產業鏈條設計,撬動基金、鏈接企業、引進項目;緊盯企業家,招引央企、國企、雙“500強”企業,加強對接合作,對接合作,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引爆點。三是建立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機制。落地前實行指揮部推進,建設期實行“項目經理制”,建成后實行首席政府服務官制(CGO),確保項目有人管、快落地、早達效。

(四)創新驅動,強化企業發展活力支撐。把科技創新作為主引擎,讓科技翅膀硬起來。明確“一個導向”,即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兩個重點”,即解決制約創新轉化的兩個體制機制問題,一是建立市場化科技成果經理人制度,二是在全省率先建設中試基地。抓好“三個融合”,充分發揮教育、科技和人才作用,促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校企融合。搶占“四個新賽道”,一是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強力抓好新基建,加快推進集群上網、企業上云、園區上線,每年評選10個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標桿企業、10個數字典型應用場景、“數字眾創10強”。抓好企業技改,給予現有企業搞技改的獎勵政策,像招商項目一樣兌現。二是搶占綠色發展新賽道。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實施“雙碳”戰略,加快編制碳達峰實施意見,落實好“兩高”五個減量替代政策,爭創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三是搶占平臺賦能新賽道。樹立平臺思維,圍繞產業打造公共應用、標準監測檢驗、人才產業對接等平臺,積極推動中國(德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四要搶占科技金融新賽道。實施金融暢通工程,完善全鏈條金融服務機制,企業研發階段有天使基金,轉化期有風投基金,產業化階段有各類基金,建設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區、金融資源暢通示范區,打通上市通道,助推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

孫豐勇

今年秋收秋種期間,我們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決克服秋汛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全市開展“搶收搶種大會戰”,爭取今年晚收不減收,晚種明年保豐收。目前全市秋收秋種已全部完成,今年共完成小麥播種面積810萬畝,秋收完成玉米790.2萬畝,正全力抓好麥田管理,為明年夏糧豐收打好基礎,今年的秋糧的數據,我們正在等待統計局的具體數據,(統計局)正在統計測算中??傮w來看,從農業農村系統看,經初步測算,今年局部低洼地,單產略有減產。因為今年秋糧作物總面積比去年增加了9.8萬畝,秋糧總產比去年基本持平略增。 

   大眾日報記者

德州體育用品制造產業在全國、全省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影響力和帶動作用越來越大,德州市下一步如何憑借良好的產業基礎,打響“中國體育名城”的品牌? 

   劉長民

德州體育產業通過多年的持續創新,呈現出由小到大、蓬勃發展的景象?,F有體育用品及相關企業1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4家,其中,競技體育器材企業7家、商用健身器材16家、健身路徑體育器材8家,行業總產值400多億元。目前,擁有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樂陵)、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慶云)、中國健身器材產業基地(寧津)等“國字號”品牌以及泰山體育、世紀星、邁寶赫等知名企業,成功創建“中國馳名商標”3件,中國名牌產品4件,國家免檢產品1件。以泰山集團為代表的一批體育器械產品,進入奧運會、全運會等國際國內重要賽事。德州正發展成為一座方興未艾的“中國體育名城”。

德州如何扮靚“中國體育名城”這一品牌,主要措施和路徑是:

一是加強領導,做好頂層設計。高層次謀劃,高規格推進,市委書記田衛東同志任領導小組組長,舉全市之力,集中要素資源、統籌人力物力,全力打造“中國體育名城”。近期,田衛東書記主持召開全市體育產業發展座談會,在全市范圍廣泛凝聚起“發展大體育、構建大產業”的思想共識。市政府制定下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從審批手續簡化、土地供應優先、資金人才扶持、費稅減免等全方位提供支持。

二是依靠科技支撐,建設創新中心。充分發揮泰山集團龍頭作用,依托現有泰山集團山東省體育用品技術創新中心,積極對接科技部、國家體育總局、省科技廳等單位,高標準建設國家體育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提升體育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國內一流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培訓、服務為一體的體育產業基地,加速體育產業科研成果轉換、專業人才培養、產業配套服務,打造千億企業和體育產業集群。

三是堅持規劃引領,壯大產業實力。立足全產業鏈、全生產要素,聘請高水平專家團隊編制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體育器材制造基地。體育器材產業方面,發揮泰山集團等骨干企業優勢,推動產業向場景化、集群化、資本化、智能化、品牌化“五化”方向發展,著力培強龍頭企業,強化數字賦能,提升產業競爭力。體育鞋服產業方面,依托泰山體育等知名品牌消費場景與銷售渠道優勢,發展以冰雪類運動鞋服、競技用特種運動鞋服等品類為主的體育鞋服制造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體育服務業方面,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的體育器材展銷旗艦店,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心城區體育公園、場館、學校等公共服務、產業服務設施。積極承接舉辦區域性、國家級賽事,以賽興城、以賽促產。支持泰山、盛邦等企業為學校和城市體育場館提供裝配式設施,實現從產品生產商到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

四是開放合作,打造高端品牌。發揮企業品牌建設主體作用,完善品牌建設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制定中長期品牌發展規劃,對表國際標準,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基礎管理水平,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擴大企業品牌知名度,以品牌建設推動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這個問題就回答這些,謝謝! 

   記者

田書記在發布辭里提到德州市社會大救助工作已經成為全國的民生改革品牌。請您為我們簡要介紹下德州開展這項改革的初衷是什么,當前又取得了哪些實實在在的為民成效呢? 

   李淑華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德州社會大救助工作的關心關注。德州開展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既有時代背景,也有現實考慮。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先后對社會救助工作提出了與時俱進的要求。而從社會救助發展現狀看,各類救助政策整合不夠,救助資源統籌不夠,救助方式滿足多樣化救助需求不夠,社會救助體系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中央對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障困難群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路上不掉隊,也需要救助工作更好發揮作用。基于這些情況,我們創新建立了以“135”為品牌內涵的社會大救助體系。這個“1”就是“救助領航、送愛到家”一個主旨,“3”就是困難群體主動發現、政府和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救助保障、適應困難群體多層次需要的動力提升“三大機制”,“5”就是政策、平臺、網點、隊伍、保障“五大體系”。這是整個社會大救助的工作理念和主體架構。

社會大救助體系建成運行以來,通過平臺共實施各類救助118.7萬人次,這其中既有基本生活類救助,也有教育、醫療、受災、住房、就業、司法等專項救助,工作成效得到了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簡單來說,德州大救助在四個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一是實現了對困難群體的主動發現和主動救助。我們在大救助平臺匯集了全市600萬人、200萬戶的德州所有戶籍人口的包括公安居民基礎信息、醫保部門住院信息、財政供養人員、社保數據、不動產等22個部門46項2100余萬條數據,實現了居民家庭人口全景畫像。通過平臺能夠對困難群體動態監測、實時預警、即時救助,可以有效避免“沉默的少數”因沒有主動申請救助而無法享受政策的情況。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又通過村級協理員對線下突發變故致困進行網絡上傳的方式,把快速發現的網織得更密,把救助幫扶做得更暖。

二是打通了困難群體申請救助的全通道。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困難群體都能夠隨時隨地申請救助。在線上,我們建立了“一網三平臺”,就是德州市社會大救助綜合服務平臺、電子監察平臺、依托12345市民熱線建立的呼叫平臺和社會救助綜合信息網,實現了智能研判,各項救助業務可通過大救助服務網站、12345市民熱線、“德救助”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辦理申請,做到了零跑腿、遠程辦、家中辦,實現了“全域申請、居家辦理”。在線下,我們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救助網點,為困難群眾提供多樣化溫馨服務??梢哉f,真正做到了“線上線下全天候、為民服務全覆蓋”。

三是推進了體制機制的創新性改革。我們將原來分散在15個職能部門的42項救助政策以及17項福利政策和36項保險,全部納入大救助平臺運行,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動識別、信息比對、智能推送,同時與村級協理員主動發現相結合,改變了過去依賴部門自行確定救助對象的隨意性方式,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讓救助更加精準,更加公平公正。同時,我們深入貫徹“放管服”有關要求,按照“鄉鎮審核確認是常態、縣級審核確認是例外”的原則,將能下放的審核確認權限全部下放到了鄉鎮,效率效能大大幅提升。

四是促進了社會力量的高效聚合。社會力量是社會大救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堅持在政策上保障、在力量上拓展、在方式上創新,探索了“慈善籌”“微心愿”等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的品牌,一大批愛心企業、社會組織、社工人才、志愿者隊伍等機構和群體與社會大救助建立了緊密聯系。創建了以教育引導、勞動參與和社會聯動為手段、以消除貧困文化和代際傳遞、提升勞動素養和減少低收入人口為目標,更多利用社會力量實施幫扶的動力提升機制。通過這些社會力量動員和運用,不僅能夠優先救助現有政府救助資源和救助政策無法覆蓋以及政府救助之后仍未擺脫困境的困難人員,還能夠為困難群體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導、學業輔導、技術幫扶等專業服務,打造了“資金+物質+服務”的救助新模式。

下一步,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繼續完善提升德州大救助,著力構建困難群體全生命周期基本生活保障體系,打造困難群體全生命周期基本社會服務平臺,不斷提高低收入群體幸福指數,通過更大力度的推進政府保障資源的統籌整合,通過第三次分配,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服務困難群體,運用德州大救助動力提升機制等措施,做小橄欖型社會結構的底端,并探索建立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動態監測機制,開創德州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實踐。 

   香港大公文匯報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德州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開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基于哪些考慮,有什么具體措施? 

   孫豐勇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德州自古就有“天下糧倉”之譽,明清時期是運河漕運的重要糧食集散地。改革開放以來,成為全國聞名的糧棉主產區;上世紀80年代,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在德州啟動,拉開了渤海糧倉建設的序幕;2009年成為全國第1個“畝產過噸糧、總產過百億”的地級市。德州常年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全省1/6,扛牢糧食安全的責任義不容辭。

從德州看,在耕種面積有限情況下,糧食增產潛力在于主攻單產。在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我們近期啟動了“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就是年畝產要達到1500公斤以上,具體為小麥產量不低于650公斤、玉米產量不低于850公斤。經過國家和省知名專家多次論證,認為創建“噸半糧”意義重大、切實可行,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實際行動。通過示范創建,帶動糧食綠色高產高質高效。

為此,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良種、良田、良法、良技、良機、良網深度融合,實施了“六大工程”: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良種率達到100%;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到2025年建成高標準農田775萬畝;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推廣深翻耕、配方精準施肥等技術;增產技術模式集成推廣工程,落實種、耕、播、肥、防、管“六統一”;現代農機裝備提升工程,全程機械化率100%;科技服務網絡提升工程,實行“一個工程、一個專家技術團隊、一個行政服務團隊”,聚焦關鍵領域集成科研攻關,努力把“噸半糧”示范區打造成糧食綠色高產高質高效發展的樣板。

為確?!皣嵃爰Z”創建有效實施,我們建立了“書記抓糧”機制,四級書記一起抓,層層落實書記“指揮田”,村抓樣板田、鎮抓示范方、縣抓高產區、市抓產糧大鎮。每年列支財政專項資金進行獎補。突出規?;N植,重點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種糧大戶、家庭農場,開展“糧王大賽”。將“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工作列入年度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對完成創建任務、驗收達標的縣市區,給予專項獎勵。9月9日-10日,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到德州調研,對“噸半糧”創建給予充分肯定。近日,省政府、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共同推進現代農業強省建設方案(2021-2025年)》,明確提出支持德州市創建“噸半糧”市。

今年秋收秋種期間,我們堅決克服秋汛帶來的不利影響,目前,秋收秋種已全部完成,共完成790萬畝玉米收獲任務,810萬畝小麥收獲任務,正全力抓好麥田管理,為明年夏糧豐收打好基礎。

開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將深化探索實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德州市委十五屆十次全會提出,立足建設京津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打造“中國食品名市”。請問,德州市打造食品名市有哪些具體推進措施? 

   孫豐勇

德州是傳統農業大市,是國家重要的糧食、蔬菜、畜牧主產區,常年糧食產量150億斤以上、生豬存欄300萬頭以上、蔬菜產量650萬噸左右、肉蛋奶產量150萬噸以上,以金絲小棗、辣椒、桑葚為代表的特色資源豐富;區位交通優越,市場腹地寬泛,糧油、果蔬、畜禽等百億級以上食品產業優勢突出,發展食品工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但現實中也存在產業鏈條不夠長、精深加工能力弱、產品附加值偏低等問題,成為制約德州農業做大做強的瓶頸因素。為此,市委十五屆十次全會堅持問題導向,提出德州要聚力打造食品名市,在強鏈延鏈展鏈上攻堅突破,傾力培植千億級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應該說,打造“中國食品名市”,既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當好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和建設京津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迫切要求,也是踐行重農抓糧,實現富民強市的實際行動。

圍繞打造“食品名市”,重點開展“四大提升”行動:

一是產業提升行動。每個縣(市、區)每年至少培育、引進2家以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產業為重點的規模農業龍頭企業,全市引進、培植規模龍頭企業20家以上。加大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農場、特色產業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以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農業全產業鏈為抓手,依托現有糧食、果蔬、畜禽等特色產業資源,打造百億級、千億級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產品由賣“原字號”向“制成品”轉變,由賣“初級產品”向賣“精深加工產品”轉變。大力發展以農鮮產品和食品為主的冷鏈物流,建設以冷鏈物流為支撐的優質農產品及食品供應中心。

二是平臺提升行動。健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四級聯創機制,突出產業特色、要素集聚、質量效益、輻射帶動,打造一批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重點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立足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全國一流、德州特色,高標準定位、高水平規劃、高起點開局,規劃建設占地1萬多畝的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以食品工業園、創新創業園、冷鏈倉儲物流園,全域鄉村振興規劃展示中心、數字農業集控中心、“德州味”優質高端農產品集采中心等“三園三中心”為總體布局,聚焦“綠色生態、低碳環保、產城融合、智慧宜居”,全力推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要素保障等項目建設,積極探索食品產業發展新模式,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努力把園區打造成創新能力一流、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食品小鎮”和中國農業食品創新產業發展樣板區。按照“一個主導產業、一個院士專家團隊”的總體布局,加強與大院大所合作,組建技術研發中心、博士(后)研發基地及技術服務平臺,提升農業食品產業科研創新能力。

三是質量提升行動。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產”“管”并重、標本兼治、閉環管理、全鏈條管控,把牢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每一道關口,強化農產品(食品)安全底線思維,壓實屬地責任,大力開展農產品(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動,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農產品(食品)安全事件。嚴格落實農業化學投入品監管、農產品檢驗檢測、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農產品質量追溯“四項制度”,提升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開展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力爭“十四五”末,整建制成功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提升完善農業標準規范,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逐步實現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新“三品一標”。

四是品牌提升行動。突出抓好品牌建設,以“德州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實施市、縣、企業多方共建,積極培育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完善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單品類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的品牌體系,發揮品牌集聚優勢,增強區域品牌影響力,切實做到叫響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活躍一方經濟。發揮“德州味”品牌運營中心、展銷體驗中心作用,依托高速服務區、火車(高鐵)站、飛機場等關鍵節點,集中推介“德州味”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德州品牌農產品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每年在北京舉辦1-2次京津冀魯(德州)優質農產品展銷洽談會,將展會打造成宣傳展示、合作洽談、雙招雙引的城市名片。

謝謝大家! 

   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里。剛才各位發言人全面介紹了德州的情況,德州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開拓奮進、砥礪前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踏上新征程,奮斗新時代,德州將牢牢抓住戰略機遇,順勢而為,主動作為,奮力開創德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也請各位媒體關注德州發展,宣傳德州成就亮點,報道德州生動實踐。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發布人,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光臨。 

 
更多>>
  • 省委宣傳部新聞二處處長 丁紹敏

    省委宣傳部新聞二處處長 丁紹敏

  • 德州市委書記 田衛東

    德州市委書記 田衛東

  • 常務副市長 劉長民

    常務副市長 劉長民

  •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淑華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淑華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视在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x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