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中國物價漲幅持續低位運行,引發了一些人對中國陷入通貨緊縮的擔憂。如何看待中國物價運行態勢?中國經濟真的陷入通縮了嗎?
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權威專家,分析這一問題,回應外界關切。
自去年10月份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持續下降,至2024年1月份同比下降0.8%。與此同時,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延續下降態勢。
物價低位運行,引發一些關于中國經濟會否陷入通縮的擔憂聲音。
判斷是否陷入通縮,首先要厘清概念。經濟學上通常認為,通縮主要指價格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也具有下降趨勢,且通常伴隨經濟衰退。這就既要看物價運行之“形”,也要觀貨幣供應之“態”,更要察經濟發展之“勢”。
——物價運行:總體低位,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根據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全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2%。這一數據與主要發達經濟體飽受高通脹困擾形成鮮明對比。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表示,去年,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表明我國工業消費品以及服務消費供需總體穩定。PPI同比降幅也從去年6月份的最高下降5.4%,收窄至2024年1月份的下降2.5%。
去年以來,我國物價月度水平始終在合理區間溫和波動。2024年1月份,CPI環比上漲0.3%,已連續兩個月上漲。
——貨幣投放:總量適度、節奏平穩。
截至2024年1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余額為297.63萬億元,同比增長8.7%。在去年同期高基數背景下,保持了合理增速。
社會融資規模是比較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總量性指標。1月份,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億元。
——經濟發展:總體回升向好。
2023年,中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2%,經濟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也明顯快于美國2.5%、歐元區0.5%、日本1.9%的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2024年以來,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等指標較去年12月份有所回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上調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為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通縮往往是經濟運行中結構性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判斷通縮不應僅盯一兩個價格指標。”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說,整體上看,中國沒有出現通縮,更不存在通縮外溢,所謂“中國經濟通縮”完全是個偽命題。
荷蘭國際集團(ING)前不久發布報告指出,關于中國通縮的討論被外界夸大,1月份中國整體CPI和核心CPI環比均上漲,反映中國未陷入“通縮螺旋”。
(據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魏玉坤 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