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利用五年時間實施“千社帶萬戶”工程,每年組織培訓200家左右農民專業合作社
千社帶萬戶 共奔致富路
“想干好農業,就要不斷學習農業新政策、新知識、新技術。這不,剛忙活完地里的活,正好來‘充充電’。”招遠市海峰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桂玲說。
18日,2024年煙臺市“千社帶萬戶”高素質農民專題培訓班正式開班,來自各區市的100名合作社負責人趁著農閑時節,帶著滿滿的求知欲,來到這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升技能。
市委副秘書長,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高言進介紹說,煙臺市計劃從2025年到2029年,利用五年時間實施“千社帶萬戶”行動,通過每年組織培訓200家左右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至少1萬戶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推動我市農業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提升。
同時,以此輪培訓為契機,持續健全新型農民培訓體系,提升培訓專業化、特色化水平,幫助更多農民拓寬發展思路、優化發展路徑,不斷夯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根基。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煙臺市始終將人才振興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要素供給和引育留用上下功夫,推動各類農民培育工作邁上新臺階——
堅持以“建”為基,完善農民教育條件。遵循“主導產業一產多校,特色產業一產一校”原則,在農業園區、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規劃建設實訓基地,精選師資力量,提供培訓指導服務。目前,市級層面已建成實訓基地44處,并全部具備“五有”基本條件。
堅持以“學”為本,打好教學服務組合拳。聚焦全產業知識技能鏈條,全面優化課程設置,做到公共理論與專業理論相結合;緊跟時代變化,帶領農民走出傳統課堂,先后開展CEO能力提升、農村電商等專業化、模塊式專題培訓。目前,已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3萬余人、新型職業農民6000余人,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850萬人次。
堅持以“評”為促,提升培訓整體效果。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在省內率先出臺《關于支持取得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創新創業發展有關措施》,鼓勵促進農民群眾考評職稱,全市獲得農民職稱人數已達1277人,其中中級以上占比三成以上,數量居全省前列。
煙臺市農研中心(農廣校)培訓科科長盧俊宇介紹說,下一步,將按照上級部署要求,圍繞綠色生產、精深加工、品牌營銷、電商文旅等領域,不斷創新培訓形式、豐富內容、拓展渠道,讓培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轉化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真本領。以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注重培養各類涉農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帶頭人”,輻射帶動廣大農民納入產業鏈條、共享發展成果。確保政策、技術、金融等方面供給,將高素質農民培訓的鏈條拉長,不斷增加農民培訓的吸引力,確保農民愿意學、學完能用上。
參訓的學員們紛紛表示,將借助培訓學習的機會,持續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水平,力爭實現理論與技能的“雙提升”,爭做復合型高素質農業農村人才。培訓結束后,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幫助身邊的農民增收致富,為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這次培訓形式豐富,有理論授課,有現場參觀,還有經驗交流,讓從事不同領域的農民都能在這里取長補短、學有所獲。回去后一定努力提高自己,帶動更多農民一起致富。”招遠市日光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曉明說。(記者 苗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