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信用+”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近日,市市場監管局、市文旅局根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結果,組成聯合檢查組到我市某企業進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照分類提示,檢查組現場發現問題2個,并幫助企業進行整改,提出后續處理意見。“通過運用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我們聚焦風險等級較高的企業開展檢查,問題發現率大幅提升,實現精準監管、靶向監管。”檢查組工作人員表示。
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以信用監管為抓手,積極構建“信用+”監管模式,根據監管實際和市場需求,打造多領域“信用+”應用場景,以信用賦能護航經營主體健康發展。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方式,構建“通用+專業”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式,不斷深化信用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領域監管中的常態化運用。對涉及的抽查工作事項,全部根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確定抽查比例及頻次,對高信用風險等級企業提高抽查頻次,對低信用風險等級企業降低抽查頻次,實施差異化監管,通過分類結果與監管工作融合發力,進一步優化監管資源配置,將有限的監管資源“用在刀刃上”。今年以來,我市基于信用風險分類檢查經營主體4990戶,發現問題433個。
“去年,我市承接了省市場監管局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試點,拓寬了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應用范圍,對體量大、經營范圍廣、與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個體工商戶實施風險分類管理。”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柴文剛介紹,目前我市積極指導德城區以精準監管為切入點,對德城區6.2萬余家個體工商戶按照信用風險自動分為ABCD4個等級,將信用數據與融資結合,與金融機構聯手打造適合個體工商戶的金融產品,有效緩解個體工商戶融資難題。
同時,市市場監管局與市法院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協作的意見》,運用“信用+懲戒”,進一步加強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和信息共享,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形成經營主體“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信用監管格局。匯集各部門多元、分散、碎片式信息,對涉企行政處罰信息、經營異常名錄信息等,按照“應歸盡歸”原則,全部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登錄查詢即可獲取企業“全景畫像”。
探索開展經營主體“信用碼”(誠信街區、小鎮建設)應用。齊河縣研發“市場主體信用一碼通”小程序,并為試點區域內的經營主體張貼“一戶一碼”信用碼,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商家信用二維碼,監管信息、先行賠付申請、放心消費示范店公示、快捷投訴、電話舉報等信息即刻顯示。系統還可以根據監管情況,對經營主體信用信息進行動態調整,信用指數較高的經營主體會在小程序上優先被推薦,通過掃描信用碼,為消費者提供消費參考,倒逼商戶依法依規經營,自覺維護消費者權益。(記者 董建新 通訊員 王偉 尹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