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攬子激勵措施優化提升供給質量
首設“開門紅”專項激勵政策 31億資金支持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
通過優化供給質量,可進一步創造有效需求,在供需互促中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省政府日前印發的《關于促進經濟加快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暨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二批)》(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就優化提升供給質量給出一攬子激勵措施。
今年,山東首次設立“開門紅”專項激勵政策,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高端化工等重點領域,對一季度新增工業產值超過一定規模、增速達到一定比例的前100名工業企業給予獎勵;全年產值累計增速達到一定標準、且新增納稅達到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也將分檔給予單戶累計最高200萬元的獎勵。
“一季度是全年的‘風向標’。山東推出專項獎勵政策,在于進一步振奮企業精神、堅定企業信心,推動企業開足馬力抓生產、鉚足干勁挖潛能。”省工業經濟聯合會秘書長張祥分析,從政策看,想拿到“開門紅”獎勵,規模和增速都得過硬。他建議,數據出爐后,獎勵資金兌現上一定要做好流程簡化、直達企業,并把這個過程中為企業紓困解憂、企業挖潛增效的好經驗好做法予以總結推廣,以“開門紅”助力“全年紅”。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領航型企業牽頭建立行業合作機制,并為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瞪羚等企業設置了具體目標。“要通過加強培育一批有生態引導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領航企業,引導大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加快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鏈話語權的提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產業政策處副處長郁小宇介紹,山東將按照以企帶鏈、協同提升的原則,培育一批省級制造業領航企業;同時,省工信廳將修訂完善單項冠軍培育提升工作方案,持續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到2025年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細分領域全球領先的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0000家、1000家。
供給質量變革,離不開以科技創新為內生動力和重要突破口。瞄準最大化釋放創新效益、搭建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橋梁,《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推動大型企業科技設施、科研數據、技術驗證環境與中小企業共享共用,支持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
不久前,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剛完成一個百萬元的檢測項目,項目負責人王洪軍介紹,使用創新券后,企業要負擔的費用只需三四十萬元。“新工藝開發、新產品性能檢測,都要用到檢驗檢測等設施服務,中小企業自己投不劃算,若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共享共用,就可很好地解決問題。”王洪軍說,大中小企業創新特點不同,相互合作能讓中小企業快速壯大,也能幫大企業提升競爭力,“之前山東推出的創新券等措施,很好地推進了不同企業協同創新,希望這樣的好政策延續,也希望能有更多大企業的科技設施、儀器加入資源共享平臺中。”
“近年來,山東一以貫之地對新建‘兩高’項目實行嚴格管控,穩步減少產業發展對資源能源環境的依賴,加快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所長許崇慶,重點關注到《若干政策措施》中提高“兩高”項目管理科學化精準化水平等內容。他說,當中之所以將不增加產能、煤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量的技改項目下放到各市窗口指導,不再實行省級窗口指導制度,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推動“兩高”行業提檔升級和綠色轉型的步子邁得再快些。
山東生態環保產業發展迅速,環保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但還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今年,我們將推動濟南、青島、淄博盡快形成經濟效益顯著、產業鏈完備、上下游配套的生態環保產業集群,在煙臺、德州、日照等市打造10個定位清晰、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生態環保產業特色園區,同時選樹生態環保產業百強企業。”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與科技處處長林文華介紹,通過推進生態環保產業科技創新、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強化產業支撐能力建設,山東將全力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的省級財政安排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31億元,將用于每年開展一批集中推進區建設,每個推進區原則上覆蓋10個左右行政村,以銜接資金為引導撬動整合行業部門資源項目集中投入片區,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創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也可獲得獎補,全省已認定首批37個省級示范區,第二批將創建30個以上。
為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領域,山東還將探索海洋牧場省級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試點,改直接補貼為參股入股,財政資金參股比例不超過被投資企業總股本的25%,扶持對象主要包括部分海洋牧場建設主體及海洋漁業企業。(記者 陳曉婉 毛鑫鑫 參與采寫)